哈尔滨资讯网 - 新闻资讯 - 财经科技 - 房产汽车 - 时尚娱乐 - 旅游健康 - 房产 - 科技 - 旅游 - 教育
logo 主页 > 哈尔滨资讯网 > 新闻资讯 > 正文站内搜索:
致歉函曝光 难挽交易场所声誉受损
时间:2016-10-10 来源: 未知 我要投搞

  近日,广东省揭阳市地方报纸刊登了一则投资者对广东冠东石化产品交易中心的道歉书。

  据了解,客户在现货交易亏损后,经某些“有心”人士的蓄意诱导和蛊惑,毫无根据地将“现货交易”硬说成“诈骗”行为,以维权为借口,借助信息网络对交易场所进行造谣诽谤和威胁、恐吓,还通过非正常方式捏造事实向政府部门投诉、上访,以此向交易场所索取高额的所谓“赔偿”。政法机关介入后,最后经各方协调努力,客户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

  近年来,国内金融要素市场蓬勃发展,各地、各类现货交易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不仅繁荣和丰富了国内金融资本市场,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现货行业制度尚未完善规范,现货交易场所鱼龙混杂,一些“害群之马”导致部分普通投资者遭受重大财产损失,同时随着国家大力清理整顿现货交易场所,各地维权事件频繁出现,致使整个现货行业名声受损,现在许多投资者对“伪期货”、“诈骗”等字眼异常敏感,对现货行业敬而远之。该投资者以“受害者”的身份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对交易场所造谣诽谤,不仅损害交易场所的声誉,更是对现货行业无异于雪上加霜。虽然投资者事后作出道歉,但对交易场所造成的既定名誉损害已难以挽回。

  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无可厚非的。投资者如果发现自己遭遇欺诈,完全可以通过保留证据、正常交涉、诉讼等方式进行合法维权。但令人堪忧的是,如今所谓维权行为极少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公正解决,而是造谣污蔑、围堵企业,更有甚者通过聚集形成群体性事件,迫使政府部门介入,向交易场所施压,以达到逼迫交易场所妥协让步的目的。这种有法不依的行为如若得逞,不仅扰乱社会秩序,阻碍行业健康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其助长了维闹者的嚣张气焰,让众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投资者误入维权歧途,最终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初衷适得其反。

  投资是一门学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更是至理名言。面对亏损,投资者需要摆正心态,从内而外、客观地分析原因。撒泼无赖、推卸责任、无理取闹不应该成为投资者的应对态度,这反而会扰乱行业投资风气,破坏行业投资氛围。唯有成为成熟理性的投资者,才能维护行业秩序,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有力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广东德万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涛认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参与现货交易的投资者一方面需理性看待投资风险,另一方需有法律意识,如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应当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的正当方式进行解决,切莫采取造谣诽谤和威胁、恐吓等不正当方式,以免被追究法律责任,得不偿失。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哈尔滨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时代营销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新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营销服务 - 本站历程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 哈尔滨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镜像 本网禁止一切非法行为 发现立即举报 QQ:83886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