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众多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充分体现了圣贤人的智慧。《孟子》中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先生一词而后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唐代的韩愈在《......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众多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充分体现了圣贤人的智慧。《孟子》中“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先生”一词而后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我与“老师”的故事就此展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非常认同这一点。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着孩子。比如我的母亲,她待人温和,善良,气质优雅。“漂亮,美丽”是亲友们对母亲的评价。母亲的性格特点用现在的一个流行词,就是:佛系。她任何时候都害怕别人吃亏,对不住别人,为他人考虑。对大家庭的事情,不争不抢不计较,很难得的大度和包容。对待亲人朋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形容她是老黄牛精神。
我的学生时代,母亲在教育我的问题上,可以用另一个词概括:执着。执着的陪伴和要求,希望能把女儿教育好。当然,这个过程也很痛苦,我童年的记忆中,住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母亲的执着体现在,寒假暑假时要求比平时还严格。每天的学习计划都很满。比如一、二年级的暑假在舞蹈班,每天坚持学跳舞;那么一、二年级的寒假就一定要练书法。三、四年级的寒假期间,新书一发下来,就要预习下一学期的课程,要求我非常认真的写数学公式,语文词汇,那么三、四年级的暑假就要学弹琴。不练琴,她就拿着“扫把”陪着我。balabala~遇到考试,我哪一门如果敢考到80多分,我母亲精神和感情上就受不了了,那一阵子,我的日子也会非常难过。母亲执着到什么地步——我上了初中,开始有了英语课,要求背诵课文然后签字,母亲读中学的时候在吉林,学的是日语,不懂英文,她就能照着我的口型对英语单词。我学到几点,她就陪到几点。 少年时期影响到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教我小学数学的史新华老师。她和我母亲的特点有些像,就是人长得漂亮,举止优雅,气质和长相与现在的电影明星相比毫不逊色,她教我们的时候只有22岁。我认为她长得漂亮,同学们都喜欢看她。她讲课很好,思路清晰,很有吸引力,写得一手非常好看的钢笔字,粉笔板书非常整齐。她和我母亲一样都是那种做事情很利索,从来都带着春天般的笑容,步伐轻盈,皮肤又嫩又白,就像能渗出水一样的光亮。记忆中,史新华老师喜欢穿白色系的连衣裙,偶尔穿带碎花的裙子,身材修长,带着漂亮的发卡。我觉得我长大后的审美观很多都来自于小时候,是她和我母亲带给我的。
中学时代,教我化学的老师——刘爱国。他教我们的时候三十多岁,刘爱国老师身上有那么一股江湖大侠的气质。他人很严厉,同学们都害怕他。嗓门儿很大,只要是他的课,同学们不敢调皮捣蛋,大嗓门咆哮的动静一层楼都能听到。
我其实不怎么喜欢学化学,虽然他讲的很好。他的故事在中学时代具有传奇色彩,仗义,有大爱。诸如带领男生们去救火,校外社会青年打劫我们学校的同学,他带领男生们去“打架”,告诉我们:邪不压正!他的学生们谁遇到了难处,他就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帮助他们。我们在成长中都得到过刘爱国老师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每次回忆有趣的中学时代,刘爱国老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温暖的回忆。 其实我不怎么怕他,虽然他比较凶。一次在他的课上,我拿出了课外书在日记本上抄优美词句。然后他溜达溜达的就走到我跟前,我想,完了,他那么凶,估计要撕我的书。不过有惊无险,他只是拿起来看看,嘴上一边自言自语:你在这儿干什么呢?然后拿起我的摘抄本看了一眼又给我放那了。后来他课间找我谈话,他当年说了一大堆我记不太清了,但是有句话我现在还记得,他说:以后写文章写到我的时候,把我写好点儿。 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他给我们讲了一节很深刻的课。当年就和我们讲到了: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有了知识我们才能武装自己,改变命运!那时候我们十几岁的年纪,都很崇拜他。 我中学时代的成绩平平,用的劲儿看似很大,并不出众,唯独就是比较喜欢看书,家里的那些通史,传记,演义总是“偷偷”的看。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喜欢买书和存书的人,名著经典家里分类很整齐,没事儿我就钻房间里像进图书馆一样的瞄这些书。当时那些书泛着一股味道,是书存放久了的味道,时而觉得好闻,时而会熏的头疼。读到一些古文的时候,很多意思当年我并没看懂。 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当时是全年级最差的一个班。这不是说我们的语文老师不好,相反,我认为我的语文老师是中学时代中最有“中国传统气质”的女性。那个时候她就穿着中式旗袍,身材属于比较丰满的,现在回忆她穿的旗袍的样式是属于京派旗袍。面料大多是进口丝绒和棉麻的订做款。我很感激她当年对我文学写作的肯定。
我们当时按考试成绩排座位,坐在我前面的女孩儿叫闫超,闫超属于成绩,相貌,文艺才华出众的佼佼者。直到毕业很多年,一次中学聚会上,教物理的杨明兴老师想不起来我了,问我是哪个班的?我说到我前面坐着的是闫超时,杨明兴露出了笑容:哦,原来你前面坐的是闫超啊!那难怪我想不起来你,闫超光辉璀璨的。 闫超的父亲是我们当地重点一中的语文老师,教育系统优秀的骨干教师,他的女儿更是多才多艺。 初三毕业那一年,省里面的作文大赛,复赛过后,我被选进了决赛,可是明显感觉到我的语文老师李爱华多少有些奇怪。直到有一天课堂上,李爱华老师爆发了,点了闫超的名儿,大声训斥她说“闫超!我没有对不起你,进入作文比赛决赛是全校语文组的决定让陈琼去的,你不要和你父亲对我耿耿于怀”。那时候我觉得我特傻白缺,直到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没和李爱华老师说一句,这里面情况这么复杂啊?而那个时候闫超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伶牙俐齿,带着公主般的气质。我就是个慢半拍的小傻孩儿。 我父亲当年从国有企业领导职务辞职下海自己做生意,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我母亲也从来都是陪着我在家“闭门造车”。原来我和闫超还有矛盾的?闫超现在已经从我们同学的视线中失联了,还有另一个高中时代比较出众的女同学也一样失联了。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需要磨练。小时候太顺的孩子,长大后大多平平。 我和李爱华老师也失联了,毕业时,很多老师的评语写的都挺俗套的。比如以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只有李爱华老师的评语很有心意,简单三句话:“美丽的人,美丽的心,美丽的人生——李爱华。” 高中阶段我读重点高中是自费高价生。很幸运的是老师们对我都很好。
看似顺利的进入了大学后,也偶尔会翘课,会有补考。翘课的时候,教我“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的袁承维老师就会到处找我。同学们就会说:陈琼,陈琼,袁承维老师到处找你,问你去哪了,你不来,他就不上课了!袁老师住在西三环的人济山庄,离欧阳中石老师家很近。袁老师和师母董老师不仅仅在课业上帮助我很多,他们的为人,对子女的教育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003年“神州五号飞船”的总设计师袁家军是袁承维老师的二公子。我深深体会到,好的教育,好的家庭对子女,对一个人具有有伟大的力量。董师母每次讲到儿子都是一脸的骄傲,董师母是很有风范的老师,也是讲段子的高手,对教育孩子更是有一套。不一般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不一般的孩子。
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徐耀魁老师对我在新闻学理论研究上帮助很大。讲课内容很深远。直到今天徐老师还会帮助我解决一些新闻学科里的问题,为我做指导。
二十岁时,和李优良追随欧阳中石先生至今。真正对艺术的理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我不是学书法专业的,但是身为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在中石先生门下,耳濡目染,懂得了书法的美丑,结构技法。读完研究生,开始做《人民艺术》后,欧阳中石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和影响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艺术这门学科包含了很多内容。对于学新闻学出身的我,起初是无从下手的,遇到中石老师讲戏曲,我也跟着听,后来发现,戏曲,舞蹈,书画等都有相通的地方。 现在回忆实在是一种幸福。只可惜那会儿的我年龄小,不太懂得珍惜。去中石老师家中,下午居多,那会儿年轻,还没有现在的经常失眠靠吃安眠药的毛病。屋子里人一多,就犯困,偶尔先生叮咛学生们讲书法和戏剧,我就边听边打瞌睡,一副充数的模样。 一般到下午三时左右,中石老师午睡起,在首师大家属院的书房内,来拜访看望中石老师的宾客就络绎不绝了。我坐在老师家书房一角落,每每看到老师不仅是老师,而更像是一个“治病”的大夫。因为老师一个个答疑解惑的时候,都要问一句话:什么事情,什么问题——更像是大夫,挨个解决。那会儿我就觉得老师很智慧。回答问题的方式总是最简单的,一语道破,从不啰嗦。有时说过的话,我好几天才能明白。只听见,一会儿电话响了,不到十五秒的时间门楼下的铃响了,偶尔我在跑前去开个门,或者直接帮老师拒了。最夸张的一次,我一上了六楼电梯,只见家门口电梯前站着的蹲着的一排人等,让人不仅想笑。 老师家的书房不设沙发。因为第一书籍太多,承受不了沙发的体积;第二,师母说沙发坐上去,没有坐相,使人犯困,因此清一色的椅子。所有来访的,无论官员学生都是一把椅子。
《人民艺术》创刊,中石老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版式和内容以及办刊思想上全方位的学术指导。我并不是书法专业,也不会京剧,充其量都是热爱。因为艺术是相通的。在先生身旁学习最多的是学做人。 中石老师看着我从20岁到30多岁,有次中石老师说:“我有句话要给你写”。我惊讶!“白玉不雕,美珠不文,质有余也”。让我回去自己琢磨。我没想那么多,后来几次去老师家人多,我看他老人家也没搭理我“白玉不雕”那回事,我也不便再多问。又过了一阵子,我去老师家,问到了这件事。只见先生迈着小步走到案子前,掀开毛毡,下面压着一副字。“白玉不雕,美珠不文,质有余也。” 中石老师对我说,其实你上次回去我就给你写好了,可是我观察你,你还是不懂我的意思。白玉不雕——真正的白玉不需任何雕刻;美珠不文——好的珍珠不用纹饰,因为它本身已经够美了!”我赶忙说:老师我知道您的意思,您的意思是,不让我带这些首饰,耳环,项链。自然的状态是最美的。老师说:什么都不要带!你,足够了!这是中石老师在生病前对我的肯定和鼓励。我一生难忘。
我研究生读的传媒经济,做《人民艺术》后在北京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文化产业。人民艺术网是一个艺术类的专业网站,包含了艺术的多个层面。对于运营来说我是摸索中前行。不懂运营,更不知道怎么经营,好在有商界的师者们指导和帮助。 有次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先生和我聊天时为我指出说:艺术离不开商业,商业也需要艺术。对于经营艺术网站应该效仿邓文迪Artsy,它从创办之初就想打造做出“艺术界中的亚马逊”。它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画廊收取月租费,商家入驻后还可将供售卖的艺术作品无限量地放在平台上,吸引来自全球范围的买家驻足和购买。邓文迪已经投资了不少科技公司,其中包括优步、Snapchat和Warby Parker。但Artsy是她亲手参与创办的一家初创公司,最初成立的时候,Artsy是画廊的合作伙伴,帮助画廊在网上销售艺术品。去年,Artsy的月销售额翻了一番,并且也成为了现场拍卖的重要参与者。目前还是做的不错的。你可以有所借鉴。
我喜欢称他冯仑老师。因为和著名企业家这个身份相比,我更喜欢他的学者气质。他在历史,文化上的见地令人佩服,后来我才知道,冯仑老师在经商之前编著过好几本书,原来是我们出版行业的前辈。他问我:你小时候和现在一样吗?我回答:我小时候和现在相反,是一个非常不爱说话的小孩儿,见了谁,问我什么,我都是摇摇头,三个字:不知道。然后冯仑老师说:哦,那你就是从谈恋爱的时候开始学会讲话的。我回答:真正敢说话是从参加工作开始的,新闻采访大多都是陌生人交流,如果我还和小时候一样三个字:不知道。我的工作没办法开展…专业和环境能改变一个人,但其实我自己认为我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容易害羞的人。 北京几家商会的会长以及商界的兄长也为人民艺术的运营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导。师者的点播,从师者身上感受到能量,从而鞭策自己。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成就一个人。有时可能就是不经意的一句鼓励。老师教的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因为成绩分数是在学校才有用的。漫漫人生的道路上,一个人会经历很多。社会这所“大学”需要更多师者的点化和指导。 我很感恩教过我的老师们,他们身上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闪光点,这里还有很多老师我没有一一讲出来。他们有些很朴素,有些很幽默,真实。他们闪烁着人性善良智慧的光辉。我非常喜欢“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学习的精髓,就是你身边的任何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用谦卑的心态和方式对待生活。 师者都是富有仁爱之心的,“好学”会使得一个人益清自健。好的老师,加上好的学生—师者仁心,好学自健。疫情时期回忆起这些可爱的老师们,感到精神上思想上很愉悦很充实。愿每个在学习道路上的人们都有良师相伴。 作者简介: 陈琼,人民艺术网总编 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北京体育舞蹈协会会员,idsa世界体育舞蹈协会(中国总部)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全国工商联旅游商业协会会员,世界旅游辣妈大赛评委。 |